久久天堂网_办公室被调教bd_麻豆视频免费网站_麻豆传播媒体大全官网

主題: 上海泛鑫龐氏騙局還原:假理財產品“請君入甕”
2013-08-24 11:13:56          
功能: [發表文章] [回復] [快速回復] [進入實時在線交流平臺 #1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昵稱:大牛股
發帖數:112465
回帖數:21859
可用積分數:99740655
注冊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陸:2025-01-10
主題:上海泛鑫龐氏騙局還原:假理財產品“請君入甕”

  核心提示:本報研究發現,其實在上海泛鑫自制固定收益理財協議銷售一案中,諸多違規的疑點很明顯,投資者購買時,稍加留心就可規避陷阱。

合同僅2頁紙,高年化收益,資金投向不明,期限短,產品發行方、受托人是某家理財投資公司等……如果有理財經理向你推銷以上特征的產品,可要提高警惕。因為今年以來,多起“李鬼”式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協議將投資者的本金收益瞬間吞噬。

  最近,上海泛鑫保險代理公司(下稱“上海泛鑫”)的美女總經理陳怡卷款潛逃一案,就讓眾多投資者再次領悟“山寨”固定收益理財協議背后的重重陷阱。泛鑫保險是如何將投資者一步步誘入局中?這些虛假理財產品背后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本期報告將逐一剖析。

  泛鑫玩法:套取首年高保險傭金

  陳怡近日卷款潛逃至斐濟,市場傳言金額高達5億元,最終在8月19日晚被公安部抓捕并押解回國。

  上海保監局在檢查中發現,上海泛鑫存在擅自銷售自制固定收益理財協議的做法。這說明,上海泛鑫有意將近兩年深受投資者追捧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糅合至保險產品的銷售中,吸引投資者。

  本報研究發現,其實在上海泛鑫自制固定收益理財協議銷售一案中,諸多違規的疑點很明顯,投資者購買時,稍加留心就可規避陷阱。

  它涉及理財產品的操作模式主要有兩種。首先,在與投資者簽定的合同協議中,比如除了一份保險公司20年期的兩全保險合同,還有一份泛鑫自制的理財產品協議。泛鑫向投資者承諾:原本應是期交的保費,只要首年繳納完全部保費,一年后返還當時繳納的保費并且獲得8%-10%的年化收益率,操作方法就是通過轉讓保單的模式實現投資收益。

  從投資者事后的反饋看,很多人基本都看好承諾一年后還本付息,且獲8%的收益率等“亮點”,本質上將該產品當成短期的投資理財,而非購買保險產品,結果現在面臨損失本金和投資收益的風險。

  云南震序律師事務所保險專業律師張宏雷提醒投資者,這款產品明顯的漏洞在于,壽險保單是依附于特定的人身關系,并不能將保單轉讓給他人來實現套現。

  其次,上海泛鑫直接向投資者推銷自制的理財產品協議,比如1年期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承諾8%-10%的高年化收益率,讓投資者誤以為購買的是理財產品。然后,這些資金再投向保險產品,投資者甚至不知背后還有一份10年期保單。

  本報獲得一份理財產品協議書顯示,協議內容很簡單。合同上,投資者的交易對手就是上海泛鑫,產品類型為保本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投資期限為365天,預期收益率為8%,產品名稱是“穩得利”。除了風險提示外,并沒有明確標明資金用途。

  張宏雷分析,這存在很明顯的違規行為,因為保險代理機構只能銷售保監會批準或備案的保險產品;銷售其他金融產品,尤其是自己炮制的理財產品,都屬于違規。

  本報從公開的材料分析發現,這些固定收益理財協議其實僅是作為“幌子”的工具,資金并非真正用于投資理財。它的根本模式是,先以高收益為利誘,向投資者推銷自制理財產品協議,募集規模較大的資金;再去購買期繳產品,從保險公司獲得高額手續費。

  按保險公司與中介公司合作的普遍規則,對于期交保單,保險公司第一年支付給代理公司的手續費為首年保費的80%左右。業務規模較大的代理中介,甚至高達100%,甚至有的在第一年就要求全部給付完所有手續費,即首年保費的120%-130%左右。

  然后,再用獲取的高額手續費和后續保費收入購買下一年的保單,本質上類似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然而隨著資金規模的迅速膨脹,理財協議到期后,尚需繳納的續期費資金就成為問題。

  2012年上海泛鑫的新單保費將近5億元,2011年為1.5億元。如果其中多為1年期的理財協議,那么今年就面臨大量的理財協議本息到期兌付,若無力繼續吸收新的資金繳納續期保費,易引發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李鬼”產品三大特征

  該事件發生后,保監會開始對人身險公司和保險中介進行風險排查,重點就是銷售過程中向客戶私自承諾高收益、將保險產品混淆為理財產品等問題。

  投資者值得警惕的是,在理財方面,保險代理、經紀公司的涉嫌違規違法的重點就在:銷售保險以外的金融理財產品、非法銷售金融理財產品、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侵占或挪用保費和保險金等行為。

  不僅是保險代理公司,虛假的固定收益理財協議將眾多投資者坑入“苦海”的案例,今年頻繁上演。6月底,多名投資者怒訴工行蘇州分行涉嫌理財產品“欺詐門”。起因是投資者在2011年下半年收到支行理財經理的推薦,稱一款只針對高端客戶發售,100萬元起認購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事后才發現,投資者并未在銀行購買正規的理財產品,而是通過工行辦理了委托貸款業務,規模在2230萬元。后來因借款人無法按時償付委托貸款,引發投資者與銀行間的糾紛。

  8月初,連云港(行情,問診)莫哈特理財公司宣告停業,法定代表人徐維海被刑事拘留。本報在這家公司的委托投資理財協議書上看到,莫哈特理財以受托的形式為投資者的資金進行投資,選擇具有投資潛力的項目,方向包括投資實體、民間抵押借貸(主要為小微企業貸款)、其他的理財方式。

  它的理財方式分為兩種,一是投資封閉期限1年,預期收益率為18%;二是投資封閉期限5年,預期收益率為100%-130%,但投資者并不知曉資金的最終流向。最后該公司的資金鏈斷裂,投資者的本金、收益安全遭遇極大風險。

  如何識別這些“李鬼”產品?上海帆茂投資副總經理黃昊杰介紹,它們存在三個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產品本身、發行人都被光鮮的包裝,比如有房產抵押、擔保等措施,但又不能提供相應的材料證明;

  其次“短平快”吸引投資者,具體表現年化收益率奇高,產品期限短,很多產品都實行月度、季度付息并且再三強調毫無風險;最后是資金投向不明,發行是由非金融機構或非知名的第三方理財銷售,銷售人員從中獲得高額返傭。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結構注釋

 
 提示:可按 Ctrl + 回車鍵(ENTER) 快速提交
當前 1/1 頁: 1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