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外資12月份逆勢加倉平安、國壽、新華
|
2021-12-27 11:32:10 |
|
|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65 |
回帖數:21859 |
可用積分數:99740645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5-01-08 |
|
主題:外資12月份逆勢加倉平安、國壽、新華
距離2022年還有5個交易日,保險股年內“絕地反彈”的概率愈發渺茫。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6日,保險板塊(申萬二級分類)的跌幅達39.5%,位列A股所有板塊跌幅第二。
伴隨著保險板塊大幅下挫,各類投資機構也不再調研保險股。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6日,機構對保險股調研非常冷清,這在過往幾年中較為罕見。對比來看,年內各機構對A股其他個股的調研總次數達23.2萬次,邁瑞醫療被各類機構調研頻次高達3040次。
盡管機構調研熱情降至冰點,但外資機構開始在12月份逆勢加倉部分保險股,且加倉幅度不小。滬股通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外資對中國人壽(行業簡稱“國壽”)、新華保險(行業簡稱“新華”)的持股量較11月30日增加18%、22%,對中國平安(行業簡稱“平安”)的持股量增加了13%。
機構調研熱情跌至冰點
調研是機構投資前的常規操作,調研頻次也是上市公司市場熱度的一個重要體現。從保險股來看,今年機構對其調研熱情“全無”,這在近幾年較為罕見。即使是保險業受疫情沖擊較大的2020年,也還有申萬宏源、天風證券等11家機構調研了保險股。
機構紛紛“逃離”保險股的背后,是保險業增長陷入長時間停滯。上市險企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11個月累計保費收入合計達2.31萬億元,同比微降0.6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1.2%、2.2%、-5.2%、0.8%和1.7%。
保費持續低迷是保險行業“內外交困”的結果。從內因看,經過多年的粗放式發展,行業供需錯配矛盾日益凸顯。從外因看,新冠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居民保險需求大幅降低。
業內人士認為,早在2018年,保險業已出現增速拐點。2018年以后,壽險業保費增速開始放緩。曾為壽險公司創造了最主要新單價值的年金產品和重疾險產品近3年出現頹勢,高價值的終身年金險在市場基本上消失,在售年金的期限越來越短,重疾險也因競爭過于激烈增長乏力。
今年,在疫情、嚴監管、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下,保險行業各類深層次問題開始“顯性化”。
新華保險總裁李全表示,“保險業過去高增長,本質上還是得益于經濟高增長下,高人口紅利型政策的有力引導。”在實操層面,當前的困局也有行業過去粗放經營、沒有未雨綢繆和提前變革的原因。
太保壽險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光劍認為,近年來,壽險業務發展的環境產生了顯著變化:人口紅利逐步消退、監管政策密集頒布、線上消費蓬勃發展、客戶意識日益覺醒。在市場深刻變化下,保險業人力驅動、產品驅動、競賽驅動的傳統模式面臨可持續發展困境,高增員、高價值產品、高投入的產出效率越來越難以為繼,帶來的是低留存、低繼續率和低投產的現狀。
王光劍認為,當前行業問題的主要癥結集中在以下三點:一是行業偏離了保險保障的主要功能,將保險功能異化為投融資工具;二是行業偏離了客戶實際的風險需求,將保險產品異化為薅客戶羊毛的工具;三是行業偏離了長期主義的經營理念,盲目追求短期高增長,將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異化為拉人頭、拉業績。“問題看起來千萬條,歸根結底是偏離了行業初心和保險業底層邏輯。”
從更微觀的視角來看,保險業產品體系和營銷模式也出現了諸多發展困境。在前不久中國保險學會邀請19位專家學者參與的研討會上,多位專家指出了行業發展的兩大弊病:一是產品同質化。目前銀保渠道中,85%以上的業務都來自于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保障功能和特點基本趨同;個險渠道中,“開門紅”期間大部分公司聚焦在快返年金上,基本在10年內完成返還。二是粗放式的營銷模式問題重重。銷售隊伍受各種考核和利益的牽引,只要有利益就賣產品,服務往往是促銷和獲客的手段,導致對整個行業客戶的粗挖濫采,銷售誤導久治不愈。銷售人員專業程度低、平均收入低,新人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對保險知識的掌握和對行業的認知,都難以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
2021-12-27 11:32:30 |
|
|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65 |
回帖數:21859 |
可用積分數:99740645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5-01-08 |
|
保險股到抄底的時候了嗎?
盡管12月份以來,有外資機構開始逆勢“抄底”保險股,但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從上市險企基本面看,無論是負債端,還是投資端,均未出現明顯向好跡象。比如,從行業保費占比最重的壽險業務來看,11月單月,A股五大險企壽險保費同比微增1.2%,但環比下滑8.8%。此外,利率下行趨勢明顯,對保險業投資端形成持續壓制。
多家券商機構將目前行業發展階段定性為“磨底階段”,即,目前行業保費增速、保險股估值處于歷史底部,但當下階段能否抄底保險股,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如,平安證券發布的“保險行業年度策略報告”認為,盡管資產端壓力緩釋,但負債端修復速度相對較慢,投資者后續仍需警惕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宏觀經濟修復不及預期、房地產公司信用風險加劇暴露、壽險轉型慢于預期、利率超預期下行、到期資產與新增資產配置承壓等諸多風險點。
知易行難。隨著行業保費增速持續低迷,業界對行業各種弊病的探討增多,核心問題也日益清晰。不過,要破除各種弊病卻并不容易,這不僅需要險企改革的決心和毅力,更需要時日。
多位險企管理層人士認為,行業要走出低谷、轉型成功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李全認為,“破冰之功非一日之暖。保險業可能還會過幾年比較艱難的日子,去解決問題、升級發展。”另一家中型壽險公司管理層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大型公司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效果的顯現可能需要數年,相對來說,中小型公司“船小好調頭”。
|
|
結構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