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堂网_办公室被调教bd_麻豆视频免费网站_麻豆传播媒体大全官网

主題: 次級債危機之后是能源危機?
2008-04-13 15:31:04          
功能: [發表文章] [回復] [快速回復] [進入實時在線交流平臺 #1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昵稱:大牛股
發帖數:112465
回帖數:21859
可用積分數:99740655
注冊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陸:2025-01-10
主題:次級債危機之后是能源危機?

美國次級債危機——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已經成為影響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向的最重要變量,學術界、實業界都在關注著次級債危機的發展和美聯儲的動向。然而,與次級債危機關系密切的另一場危機——能源危機也許正在悄悄地發生,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美國自救式貨幣政策推高油價

  在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交易軟件的迅速、便捷和交易費用大大降低,資金的流動和轉移幾乎可以在瞬間完成。因此,投資者信心受到沖擊后,石油期貨市場上的資金會迅速出貨并轉化為現金。大量的資金抽逃會導致市場暴跌。2007年8月中上旬次級債危機爆發,WTI原油期貨價格在十幾個交易日內累積跌幅超過10%,達到11.6%。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WTI原油價格受到信貸危機和獲利回吐的影響,價格從11月21日99美元下降到85美元左右,在不到十個交易日當中累計跌幅約12%。隨后,市場信心在救市政策的安撫下慢慢恢復,價格逐漸恢復到信心受到沖擊前的水平。所以,信貸危機的發生和救市政策的出臺短期內使得石油價格走出了“V”字型。

  但是,中央銀行放松貨幣的政策導致包括原油、糧食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并且其上漲幅度遠比股市、不動產要迅猛得多。比如,1月22日美聯儲降息75個基點和1月30日降息50個基點后,原油價格最高暴漲了近30%,CRB指數上漲了20%多,而道瓊斯指數最高漲幅竟然不足10%,美元指數最高跌幅近9%。中央銀行原本是想舒緩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的局面,而理性的個人和機構卻把更多的資金用于購買和追逐大宗商品。

  為什么在流動性短缺得到緩解、放松貨幣之后大量的資金是去追逐大宗商品而不是股票?可能的解釋有兩個方面:第一,從交易標的物的生產周期來看,大宗商品,特別是農產品、石油、金屬在一定時期內的供給是有限的,而股票的供給和買賣在一定時間內是無限的;第二,從交易技術選擇的時間尺度來看,大宗商品的生產周期更長,更復雜。而股票的發行和買賣時間周期很短,也很便捷。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則是,交易標的物越是為普通消費大眾所熟悉,就越容易被炒高。由于普通投資者有著對身邊物價上漲的切身體會,他們更看好這些熟悉的交易標的物的未來。這樣一來,即便沒有職業投機者,千千萬萬的普通投資者的資金涌入期貨和現貨市場也可能推高該商品的價格。

  實際上,2007年8月份以來,美元指數按最高最低收盤價計算則下跌了近13%。不過筆者也發現,歐元/美元的收盤最高最低價格匯率上升了18%,而美元/日元則下跌了近19%。國際原油價格按最高和最低收盤價計算約上漲了60%。顯然,按照歐元、日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上漲幅度并沒有那么高。實際上,2007年8月份以來,大多數農產品價格上漲80%~100%,美國小麥連(WHCC)價格甚至超過100%。如果說原油市場存在供求失衡,但為什么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暴漲?因此,只能從放松貨幣和美元貶值來尋找答案。

  由于美聯儲仍然有四到五次降息空間,可以預言,在市場對美聯儲繼續放松貨幣的預期之下,油價再創歷史新高幾乎已經沒有懸念,而美元指數再創新低也同樣可以肯定。而當我們觀察美國CPI數據時卻發現,盡管美聯儲連續降息,美國CPI不但沒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在保持較低水平的同時還略有下降。客觀事實表明,美聯儲降息救市政策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沒有引起美國國內通脹水平提高,這等于美國把通貨膨脹通過金融市場轉嫁到了世界其他國家。這也證明,美國確實可以通過金融市場分散本國通脹風險和金融風險,同時美聯儲自救式的貨幣政策將加劇世界性的通貨膨脹。這樣的寬松貨幣政策也只有美國可以維持。

能源危機隨原油牛市而來?

  根據以往的經驗,油價上漲10倍的時候才引起石油消費的減少。1970~1979年,原油名義價格從不足1.5美元上漲到13美元,差不多增長了10倍,平均以每年29%的速度增長。但同期世界石油日消費從4600萬桶增長到6500萬桶。1982年,原油價格達到35美元,較1970年價格上漲了26倍。但是在1979~1984年,石油日消費從6500萬桶下降到了5900萬桶,下降了10%。即使按照年均價格計算,1979年也要比1970年價格上漲了16倍,1982年比1970年價格上漲了19倍。斯蒂芬·李柏和格倫·斯特拉西認為,高油價導致了石油消費的減少,而石油消費減少則必然伴隨著經濟衰退。由于經濟衰退對高負債社會是一場災難,因此政府為了規避經濟風險很可能不會減少能源使用。如果按照20世紀80年代的價格計算的話,目前國際油價突破100美元僅僅相當于1979年較低油價時期的10倍(1979年油價曾達到10美元)的價格。要達到減少石油消費的價格水平,油價要達到260美元。從歷史趨勢上看,世界石油日消費除了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過短暫的下降外,大多數時間都保持上升態勢。

  由于大宗商品市場存在超買超賣現象,油價極有可能在未來十年達到200美元甚至300美元整數關口的超高位置才可能引發消費出現明顯減少。此外,1982年出現相對歷史高點時,美元指數還是向上運行,美元處于升值當中,消費的持續增長推高了油價,但高油價也在這一臨界點開始抑制消費。目前,原油消費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還沒有出現高油價抑制消費的跡象。而石油產量增長的波動則相對于消費增長更大。未來超高油價的判斷除了供需矛盾外,美元指數保持下降趨勢也是重要理由。盡管不能根據簡單的類比就得出未來價格與歷史價格漲幅相同,但在供需矛盾緊張和美元貶值的雙重壓力下,可以斷言,超高油價時代已經到來。

  不過,長周期的價格上調和短周期內的價格回調并不矛盾。比如2006年7月份開始,原油期貨價格從77美元左右開始回調,最低曾達到了50多美元。由于其回調幅度并沒有超過技術容納的范圍,因此可以認為這種回調沒有改變長期趨勢。

  增量需求成為價格上漲的最大推動者。美國能源部信息署(EIA)2008年3月11日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指出,預計美國真實GDP2008年全年增長僅為1.3%,是2001年以來最低的,美國經濟放緩導致石油消費下降。經合組織(OECD)國家總體需求略微下降。但這份報告同時也指出,幾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石油基礎設施投資緊縮,剩余產能不足,石油市場供求緊張的緩解主要依靠非歐佩克產油國產能情況。對石油的需求主要來自中國、中東產油國自身、印度和其他亞太國家。實際上,1999年以來的油價上漲主要來自新增消費需求的推動,而目前這一態勢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盡管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石油生產峰值理論影響越來越大。20世紀50年代,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預言,美國的石油產量將在1966~1971年左右達到頂峰。事實證明了哈伯特預言的正確性。這一情形被稱作“哈伯特頂點”。但哈伯特關于全球石油產量將在1995~2000年間達到頂點的預言沒有實現。后來一些學者則把世界石油生產的哈伯特頂點推遲至2010年。許多機構開始接受哈伯特頂點的到來,只是把時間稍稍推遲。人類在未來十年內面臨哈伯特頂點的預期將助推油價的進一步上漲。如果油價在未來十年達到200甚至300美元,世界石油消費將在超高價格和產能衰減的雙重作用下被動下降,而人類能源利用的歷史也將徹底被改寫。

能源危機:“危”還是“機”?

  人類進入新千年以來,世界經濟得益于全球化而出現了百年難遇的大繁榮。能源價格也是在這樣一個歷史進程中登上了新的高峰。這場大繁榮將以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為起點,而以能源危機的逐步爆發為終點。高增長、低通脹的時代已經結束,高通脹、低增長的時代已經到來。世界經濟和人類生活將不得不面對一次真正的經濟衰退和能源危機的挑戰。

  1972年羅馬俱樂部出版《增長的極限——羅馬俱樂部關于人類困境的報告》時曾讓很多經濟學家不屑和批評,而三十多年后,當我們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不斷攀升的石油價格和全球變暖的趨勢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學家對能源生產消費和價格的漫不經心和對人類創造力的過度自信并沒有證明他們的正確性,而只能說明他們選擇的觀察尺度太短。時間將會證明誰是最后的智者。

  但是我們也不必太過于悲觀。盡管超高油價會給世界經濟乃至人類生活帶來無法估量的沖擊,甚至是一些學者所謂的“文明的倒退”,但這也許正是人類擺脫化石燃料,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生產、生存方式轉型的重要契機。正如布達佩斯俱樂部主席拉茲洛先生所說的那樣,未來不是被預測而是被創造。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結構注釋

 
 提示:可按 Ctrl + 回車鍵(ENTER) 快速提交
當前 1/1 頁: 1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