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頭銜:金融島管理員 |
昵稱:隨便股民 |
發帖數:12602 |
回帖數:3292 |
可用積分數:1281482 |
注冊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陸:2024-12-26 |
|
主題:理財產品多少灰色地帶 銀監會敦促銀行先自查
陸續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紛紛褪下其高于其收益的華麗包裝,露出“名不副實”的本來面目。就像那個最初喊出浦發理財產品“零收益”的小男孩一樣,銀行、監管層、學界,甚至行業外競爭機構都在對銀行理財產品發表著鋪天蓋地的評價、質疑抑或是捍衛。
本報獲悉,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3月11日召集各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主管召開座談會。座談以理財產品管理流程的監督為主要議題,同時各家銀行被要求重視機構建設和研發力量的培育。并對理財業務進行自查。
“開始越來越謹慎,推產品時比去年深思熟慮多了。”某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經理表示。
質疑核心:資金流向何方?
3月11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專題座談會”在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主持下召開,在銀監會發給各銀行理財負責人的郵件中顯示,07年78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額度達到8190億。銀監會指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速度快,但風險定價能力弱、售后服務不足,要求對客戶進行宣傳,風險投資教育,要求各商業銀行對理財業務進行自查,發現問題立刻停止。
監管層的憂慮并非無的放矢,一位在銀行掛職擔任研究工作的社科院研究人員告訴記者:“有些理財產品在設計之初明顯有瑕疵,運作也比較混亂,它的資金流向、利益分配都不透明。”“資金運用方向上沒有監管的條文,對信息披露沒有強制要求,只能靠銀行系統內部風險監管,以保障資金正常運用。從我的掛職的經驗來看,沒有幾家銀行的內部評級系統能真正做起來”。
一位不愿具名銀行資產負債部門人士透露不少銀行是把理財產品當作解決資金來源的一個手段,投資者根本沒辦法了解資金究竟投向了哪里:“很容易讓人產生一些大膽的猜測。”
上述人士提到:“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資金是部門或者更高層級部門統一調度,募集到的錢由金融市場部統一投放,并不是單只產品單獨核算和投資。這個過程投資者也沒有辦法去監督,即使理財產品有所收益,有銀行在當前市場弱勢震蕩情況下,也沒有動力主動將盈利讓給投資者。”
分析人士提到了資金的存在方式帶來的走向監管真空的可能:“有些產品募集資金是作為結構性存款留存在銀行,通過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操作,實際不發生資金流動,但是,有些產品資金確必須劃出發行銀行進行投資的,產品運作期間銀行根本無法動用這筆資金。”
甚至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QDII和結構性理財產品上,不少商行都是協議和外資行轉包,委托境外投資行投資,也有直接拿去放貸的。這些應有相應的嚴格的流程管理。
但是,也有某銀行負責理財產品的人士解釋這個問題沒有辦法擺在臺面上說:“沒有辦法深究,只能看各銀行流程、機制。”
《2008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報告主要參與者袁增霆博士認為透明和規范很必須,應該有詳細的資金配置和信息披露機制,否則2007年3000款理財產品陸續到期后,2008年隨后幾個月問題會越來暴露越多,就會出現理財產品市場大面積虧損。
“銀行要珍惜理財產品這個平臺帶來的做資產管理人的機會,慢慢培育自己的整合核心資源的能力。”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
監管理念“雙刃劍”
社科院的一位學者如此評價銀監會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銀監會監管相對寬松,銀行施展的空間大,但問題也多。銀監會和證監會有著不同的監管理念。”
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監管當局只能順應市場的發展。如果監管部門說市場形勢不好,銀行的理財產品不能代理客戶到境外投資或者不能到資本市場投資等,這是沒有道理和無效的。這樣做犧牲的只是銀行,中國的銀行會喪失市場發展機遇。”
他進一步強調:“就算今天不開放這個市場,擋住了少數人受損失的風險,從長遠看,這樣必定會阻止銀行、阻止中國的銀行業為老百姓提供新服務的一個發展通道,并會使得整個社會大眾享受的金融服務、社會福利水平始終提不上去。這是更大的損失。”
而某證監會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個人看法時表示:“我們批一只基金要經過很多程序和市場調查,在合適的時機推出足夠成熟的基金。但是銀行理財產品卻如此容易,這樣的監管我個人認為不太健康負責,太過迎合市場。”
李伏安認為,就中國的金融機構來說,銀行在過去的業務經營當中跟國際市場的接觸要比證券機構多。中國的銀行出去做投資的時候,對這些國外機構、國外上市公司的判斷的基礎要比國內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要好。
但是基金業界人士認為這個差距很遠,并且是致命的差距。某私募基金公司總裁這樣評價理財產品:它是當前形勢下的一個怪胎。它的募集形式是公募,但是信息的披露上卻連私募都不如,操作上其實只有營銷機構,沒有專業的操作機構,因為銀行這個機構本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