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65 |
回帖數:21859 |
可用積分數:99740645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5-01-08 |
|
主題:中交地產收購母公司物業資產 央企整合加速?
中交地產股份有限公司(000736.SZ,以下簡稱“中交地產”)近日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收購其所持有的物業公司100%股權。
消息發布后,中交地產股票連續2個交易日內(2024年9月13日、9月18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在宣布收購物業公司之際,中交地產董事長李永前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在其任職期間,地產行業調整持續深入,中交地產已連續多年增收不增利,公司千億銷售目標漸行漸遠。壓在中交地產未來新任主帥肩上的擔子,顯然并不輕松。
收購物業公司
9月11日,中交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正籌劃以現金方式收購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持有的中交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物業”)100%股權。
截至公告披露日,中交集團、中交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房地產”)、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一公局”)及中交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投資”)分別持有中交物業10%、51%、24%及15%股權。
據了解,中交集團是中交地產間接控股股東,是國內八大基建央企之一,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以及裝備制造、房地產及城市綜合開發等。
中交房地產是中交地產直接控股股東,也是中交集團為推進內部房地產板塊整合所設立的專業化子集團,旗下擁有綠城中國(03900.HK)與中交地產兩個上市平臺。
目前交易對價尚未披露,中交地產稱將采用自有資金方式支付。
待交易完成后,中交地產將持有中交物業100%的股權,中交物業將成為中交地產的全資并表子公司。
物業成房企轉型抓手
據了解,中交物業成立于2022年12月13日,注冊資本3億元。此前中交集團黨委副書記劉翔曾表示,組建中交物業是中交集團優化產業布局、增強發展后勁的關鍵一步。
根據中交物業此前官微,“走高質量上市發展之路”被寫進公司目標指引。控股股東中交房地產還曾在2022年12月23日通過官微發布了一則招聘公告,面向社會為中交物業征選一名副總經理,當時的條件中,除了工作經驗限制,“具有物業公司IPO經歷優先”也被寫進招聘條件中。隨后中交物業引入了明星職業經理人、龍湖智創生活前執行董事及首席運營官曾益明。
不過,中交物業在成立之時,國內物管企業獨立上市之路就已遇冷。據了解,在地產行業高歌猛進之時,房企紛紛拆分物管板塊尋求上市,以完善業務體系。回顧物企上市的幾個階段可以發現,房企分拆物業上市數量從2017年起出現明顯增加,2019年和2020年是物企上市密集期,期間碧桂園服務(6098.HK)、融創服務(1516.HK)等頭部房企的物管板塊紛紛成功上市。
2020年上半年時,物管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極高估值。但從當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行業調整深入,物業股亦隨之開始出現回落,但彼時尋求上市依然是許多物企的首要選擇。
2021年上半年,依然不斷有物企嘗試沖刺上市,當年6月份,10家物企密集遞表,打破物企單月遞表數量紀錄。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受地產行業政策收緊和房企信用事件影響,港股物業板塊熱度也驟然下降,當年遞交招股書的物企等待審核時間明顯加長。
之后,隨著房企流動性危機頻發,不少企業紛紛拋售資產以求快速回籠資金,物管資產首當其沖。除了賣股引戰、抵押出售外,部分物企還為地產母公司進行財務擔保、直接借款、兜售資產,甚至還出現資金被母公司違規挪用的亂象。當時,業務獨立性一度成為物管行業關注的焦點。
然而,面對行業的持續下行,不少地產企業開發業務面臨虧損,資本市場上股價不斷走低。尋找新的增長曲線、謀求轉型,甚至剝離開發業務成為眾多房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物管業務現金流相對穩定,被業內認為具有較強的抵御周期波動的屬性,重新成為房企轉型的一個抓手。
在中交地產宣布收購中交物業之前,行業已有類似案例。2022年5月,建發國際(1908.HK)收購建發物業(2156.HK) 35%股份,股權轉交后,建發物業再次成為建發國際的附屬公司,并實現并表。
今年5月27日,華發物業(00982.HK)宣布私有化退市計劃,而在此之前,其已經將股權轉回地產母公司,營收與利潤在華發股份(600325.SH)并表。華發股份稱華發物業完成退市私有化之后,可以更好地專注于長期戰略,更加精準地進行地產與物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整合。
此外,去年3月份,珠江股份以28.04億元將所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資產負債置出,同時作價7.79億元置入珠江實業集團及珠江健康合計持有的珠江城服100%股權。重組完成后,珠江股份從地產開發商變為物業管理及文體運營公司。
具體到中交物業,公開信息顯示,其依托于中交集團全產業鏈和綜合一體化服務,布局有“大城市服務”與“大交通服務”兩大賽道,業務范圍涵蓋公建、商寫、住宅、港口、陸路、空港六項核心主業。
根據中交房地產公布的數據,2023年其下屬物業管理營業收入5.07億元,較2022年增加1.74億元,物業管理營業成本4.05億元,較2022年增加1.11億元,主要是因為業務規模增長;物業管理毛利率20.06%,較2022年上升8.28%,主要是因為業務規模增長,人工成本增長緩慢。
今年上半年,中交房地產物管業務貢獻收入2.6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3億元有所減少;但對應成本2.29億元,卻較去年同期的2.23億元有所增加。
據了解,中交地產此前也有少部分物管業務,去年其物業管理服務收入1065.21萬元,同比增加40.52%,不過僅占總收入的0.03%。
對于此次收購,中交地產表示,交易完成之后,公司將新增物業管理業務,實現房地產業務產業鏈的延伸,助力公司拓展輕資產業務。本次交易也符合公司經營發展的需要和長遠發展戰略規劃,有利于公司提升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
公告披露后,中交地產股價持續走高。9月12日收盤報7.42元/股,較前個交易日上漲3.78%;9月13日收盤報8.16元/股,上漲9.97%;9月18日當天漲停,收盤報8.98元/股。
記者就收購后的整合規劃聯系中交地產方面,對方表示暫以公告為準。
公司董事長辭職
在收購計劃公布兩日后,9月13日,中交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于9月12日收到董事長李永前的書面辭職報告,由于工作變動原因,其申請辭去董事長、董事會戰略與執行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
關于新任董事長,中交地產表示將進行重新選舉產生。在此之前,李永前將繼續履行相應職務。
而在當天發布的另一份公告中,中交地產于表示已召開了第九屆董事會第41次會議,通過關于選舉郭主龍為董事會董事的決議,并將在9月30日舉行的股東臨時大會上進行審議。
與此同時,在9月12日,中交地產控股股東中交房地產也發布了董事長變更的公告。因工作需要,經中交集團研究決定,任命郭主龍為中交房地產董事、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免去李永前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的職務。據了解,郭主龍現為中交房地產的黨委書記,而此次任命或意味著其將對中交房地產黨政“一手抓”。
公開信息顯示,李永前于2014年入職中交集團,之后被派遣到綠城中國任職。在綠城中國任職期間,李永前見證了綠城中國銷售規模從幾百億到千億的突破,以及旗下代建業務綠城管理(9979.HK)上市。
2019年時,其從綠城中國執行總裁的崗位調回中交地產擔任總裁職位,并于2020年年初出任中交地產董事長。其在任職初期就曾提出,要“復制綠城中國、創新中交地產”,并效仿其輕重資產并舉的開發模式。在開發業務上,2020年中交地產要沖刺500億元銷售額,到2023年要突破千億大關。
隨后,中交地產在土地市場高歌猛進,2020年共計拿地635.59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76.9%,土地購置總價款535.8億元,權益價款252.54億元。
但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樓市情況急轉直下,各線城市銷售慘淡、房價不斷下行。與此同時,行業風險事件頻發,消費者購房意愿較低。
在此情況下,中交地產業績也如同其他同行企業一樣出現下滑。此外,因為前期拿地成本提高以及銷售端限價等因素影響,公司部分項目毛利空間有限,盈利空間收窄。2018年—2022年,公司營收從89.48億元升至384.67億元,但同期歸母凈利潤則分別為8.1億元、5.4億元、3.47億元、2.36億元和0.34億元。去年實現營收324.68億元,同比下降15.59%,歸母凈利潤則虧損16.73億元。
前段時間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中交地產實現營收89.8億元,同比微增2.48%;歸母凈虧損9.83億元,同比虧損幅度擴大72.86%;利潤總額為-9.22億元。
今年1—6月,中交地產全口徑簽約銷售面積43.4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減少56.73%;簽約銷售金額81億元,同比減少62.26%;銷售回款113.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3.97%。
在現金流方面,上半年中交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44億元,同比下降75.16%;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66.4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近半。
值得注意的是,李永前在回到中交地產后,曾有意推動公司代建業務發展。不過,該項業務目前在行業內并不突出。去年,中交地產代建業務新簽貨值114.63億元,實現代建回款0.52億元。而同期,綠城管理代建項目銷售額為1068億元,同比增長22.1%;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6.7%至861萬平方米。
記者就此次人事變動聯系中交地產方面,對方不予置評。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