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65 |
回帖數:21859 |
可用積分數:99740655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5-01-10 |
|
主題:折疊屏手機供不應求
2021年末至2022年初,隨著手機業幾大主流玩家紛紛推出折疊屏手機,并將原本近2萬元一部的價格全面拉低至萬元以內,折疊屏手機開始正式從嘗鮮走向大眾市場,一時間消費電子領域興起一股折疊屏手機熱。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采訪、調查等發現,盡管目前折疊屏手機技術、量產能力等較此前有了飛躍式發展,但由于市場需求遠高于廠家預期,當前市場折疊屏手機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京東等各電商平臺上,近期剛面市的幾款折疊屏手機都處于缺貨狀態。另外,目前折疊屏手機行業軟件生態仍未統一,廠家生產一款不同尺寸的折疊屏手機,都需要與軟件廠家一對一定制化匹配,所需投入較大。
而從整個手機行業發展角度來看,行業競爭依然非常激烈,且已全面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但行業壁壘較深,跨界入局者較難成功,未來行業將呈現“高端+性價比”兩端發展趨勢,此外,手機行業芯片依然緊缺,但當前主要是中低端芯片緊缺和高端芯片第一波產能緊缺,預計2022年底或2023年能有所緩解。
折疊屏手機供不應求
華為是折疊屏手機領域的先行者,近幾年來多次發布新款折疊屏手機產品,都一貨難求,甚至遭到黃牛爆炒。
近期OPPO、華為、榮耀等手機廠家,以及其他各廠家均已推出或計劃推出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已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折疊屏手機依然供不應求。不過,此次供不應求主要原因為廠家對市場的預期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同時折疊屏手機屏幕的生產周期較長。
“公司折疊屏手機發布后,有的好多年不聯系的老同學、朋友等都來找我幫忙買手機,現在這款手機供不應求,我們已經叫停了很多地方的預訂,因為供貨周期很長。”近日,國內某手機企業一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透露。
至于缺貨原因,這位人士向記者表示,主要是公司此前預期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需求遠遠超過公司備貨量,另外折疊屏屏幕的生產周期比較長。
據了解,折疊屏手機與普通直屏手機最大區別在屏幕和鉸鏈,其中可折疊屏幕采用超薄可折疊的柔性UTG玻璃,目前國內凱盛科技、藍思科技、長信科技等上市公司具備量產能力。
近日,榮耀發布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后,榮耀終端CEO趙明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透露:“發布會結束沒多久,我已經收到無數的信息,也是跟我催貨的。現在看來,貨肯定會比較緊張,因為需求非常火爆,所以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采用預售的方式,即使讓大家排隊,也告訴大家大概什么時間可以購買到,后面我們會加緊生產。”
近段時間以來,手機市場共推出了三款新折疊屏手機,分別為OPPO Find N、華為P50 Pocket、榮耀Magic V,其中Magic V將于2022年1月18日10:08正式開售。
1月12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京東電商平臺了解到,目前OPPO Find N、華為P50 Pocket均處于缺貨狀態,客服告訴記者,用戶若想購買這兩款手機目前可免費參與預約,在指定的下一批公開版搶購時間內準時前來搶購,但搶購成功后具體何時發貨要看廠家貨量情況。此種情況與此前華為發布折疊屏手機后類似,都需要預約加搶購。
另外,已于1月10日22:00正式開啟預售的榮耀Magic V,在京東榮耀自營旗艦店則屬于京東PLUS會員專享商品,顯示要搶購需要開通京東PLUS會員。
從目前已經發布的折疊屏手機銷量來看,OPPO Find N首批貨為3萬臺,目前全網已售罄,1月10日,OPPO宣布旗下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全網預約量破100萬,而此前發布的三星Z Flip3開售39天銷量達到了70萬臺。
軟件和服務成競爭點
折疊屏手機誕生已有幾年,只不過目前折疊屏手機開始從前幾年的嘗鮮走向大眾和普及化階段。
整體來看,折疊這一形態,已成為當下成熟的手機行業的競爭焦點,過去企業普遍在攝像、充電、芯片等領域競逐。從折疊屏手機競爭來看,目前各家主要聚焦于折疊屏手機的硬件,比如鉸鏈、折痕、手機輕重、抗摔性等,聚焦于廠家怎樣做到屏幕無折痕,如何抗摔減少客戶換屏成本。但未來,折疊屏手機領域的競爭將集中于軟件和服務。
“折疊屏手機未來的制高點或關鍵的競爭點,在軟件的體驗和服務上。公司這次的折疊屏手機軟件是一個一個APP談的,團隊收到很多反饋,也在不斷跟進。產品的比例是基于用戶體驗定制的,做了很多創新。未來,硬件大家還是會趨同,可能會在質感等方面做出差異,但是折疊機未來的競爭點主要是在軟件和體驗上怎么真正帶來不一樣的創新。”近日,國內某手機廠家一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坦言。
該人士介紹,目前企業做一款折疊屏手機,背后的軟件生態都需要重新與軟件企業洽談定制,成本和投入非常大,公司做到一半的時候甚至自我懷疑過,目前這一情況需要安卓在軟件架構上想辦法解決問題,公司也有提相應需求,這需要生態廠商統一定一些東西。
榮耀也看到了軟件對折疊屏手機的重要性,在1月10日晚榮耀折疊屏手機Magic V發布會上,榮耀CEO趙明用了近40分鐘介紹榮耀Magic V的軟件。趙明說,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軟件系統和體系,品牌走向高端市場是不現實的,而且軟件體系是能夠構筑消費者與眾不同體驗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榮耀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來。
在趙明看來,折疊產品是榮耀沖擊高端市場的戰略組成部分,做一款折疊屏手機,相當于要做一個系列的旗艦機的難度,但折疊屏手機代表了榮耀在一些基礎和體系化能力上的突破,對榮耀進入下一個全新的領域有更大的幫助,相當于從0到1的問題解決了,從1到2到3的問題就會變得輕松很多。
趙明認為,2022年會是折疊屏手機規模化元年,也是整個市場快速放大的一年。
“大家為什么關注折疊屏手機?我認為折疊屏是科技實力的體現,有更多的科技感、體驗感,是一個比較漂亮的一張科技力的答卷,很多高端消費者對這樣的產品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剛需。”realme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全球營銷總裁徐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來自面板供應鏈研調機構DSCC的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達260萬臺,環比增長215%,同比增長480%,預計到2022年,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將達到1750萬臺。2019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僅50余萬臺,2020年全年僅300萬臺。但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92億臺,折疊屏手機占比還非常小。
行業將向兩端發展
各企業角逐折疊屏手機的背后,本質上是手機企業的高端市場之爭,也是手機企業間的存量競爭游戲。
“全中國的人大都在用手機,追求流量的增長已經漲不上去了,這個時候全部變成存量。2017年最高峰,中國手機市場為4.7億臺,到目前為止,最新的市場存量只剩3億臺左右,整個競爭環境不一樣了。我們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時代,這個時代,不是廠商最大,而是用戶最大。”一加中國區總裁李杰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手機屬于低頻購買和高頻使用的品類,這一特點決定了未來手機市場將向高端化和性價比化兩端發展。
李杰認為,高端用戶在體驗了高端產品后,下次考慮購買手機產品時就更多地會愿意為了延續這一體驗購買高端手機而淡化價格對其購買意愿的影響,高端機用戶不受經濟因素影響,只要產品足夠優秀,他們依舊會買單。低端市場的目標人群,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價格低,而不考慮手機性能等,他們更多地也在追求性價比,這類顧客也具有產品分辨能力,也希望手機能夠用得久一點。
李杰透露,目前市場2000元價位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六成以上了,而且這個趨勢還會往上升,真正的市場容量變化,都體現在低端市場的萎縮。另外,用戶換機的平均周期超過24個月,并且這個周期有逐漸增長的趨勢。
GfK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零售量達到歷史峰值,市場接近飽和,隨后智能手機零售量持續下滑。2020年是全球智能手機零售量持續下滑的第四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為12.67億臺,同比下滑7.9%。
中國市場方面,國際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市場手機整體出貨量約3.26億臺,同比下降11.2%。華為、vivo、OPPO、小米、蘋果排名前五,除了蘋果同比錄得增長之外,其他四家廠商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確實在逐漸下滑,預測2022年整個中國手機出貨量會降到2.9億、2.8億臺左右,現在的手機行業玩家實力都很強,中國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徐起向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盡管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市場規模也在持續萎縮,但2021年仍然有一些跨界者進入或重回手機領域,比如格力電器、吉利集團、酷派等。
徐起表示,首先手機市場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市場,因為手機市場掌握整個生態(IOT等)的未來,是一個非常強的流量入口,所以盡管難,也會吸引一些玩家入場。其次,手機市場的壁壘還是很高的,企業要從頭開始建立一個手機品牌難于上青天,從上游供應鏈、到市場、渠道、品牌建設等都具有較強的壁壘,所以行業的新玩家會很少。
不過,徐起認為,從全球市場來看,手機市場依然存在很大發展空間,比如歐洲、印度等,所以realme三年前創立時也首先選擇了先從國外立足,然后再在中國市場慢慢耕耘。據記者了解,一加手機、realme、傳音控股等手機企業在海外市場發展都較好。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手機業一度全行業缺芯,進而影響手機出貨量,目前行業芯片供應情況如何?
“行業目前的情況是中低端芯片很缺,中高端不太缺,但是高端芯片第一波的產能永遠是緊缺的,因為第一波的產品和熱度很高,大家主要的出貨和用戶的需求量比較高。整個芯片的投資周期要兩年,即使當時(2021年年初)反應過來要投資,最快的時間也是到2022年底或者2023年才能有一些緩解。”李杰告訴記者。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